防曬霜,是指添加了能阻隔或吸收紫外線的防曬劑來達到防止肌膚被曬黑、曬傷的化妝品。有效預防黑色素的產生,曬不傷,才能時刻保持青春潤澤。防曬霜的作用原理是將皮膚與紫外線隔離開來。
防曬霜中含有的一些成分,包括尿囊素(一種最初在聚合草——symphytum officinale)中發現的分子,聚合草即被通稱為紫草的一種植物,但現在大多為人工合成),沒藥醇(發現于洋甘菊,現在也多為合成)和甘草提取物,具有抗感染性并可抑制皮膚紅腫的出現。紅腫是當前標準下用于評估spf水平的臨床表現,含有這些分子的防曬霜的spf值可因此被高估。已經發現大多數防曬霜的遮光劑中含有水楊酸鹽、二苯甲酮、對氨基苯(甲)酸副產品、肉桂酸和氰雙苯丙烯酸辛酯等具有高效抗炎作用的成分。問題是這些成分除遮光外,還是防曬霜起效的重要組分。人們當前正在關注抗炎效果最多可持續多久,目前研究發現至少可持續幾個小時。需要注意的是任何可以抑制紅腫癥狀出現和發展的分子,無論其他效應如何,在當前測量體系中都可導致人們高估其實際spf效果。外用防曬品的另一個主要問題是其活性成分,無論有機還是無機,均來自礦物質-二氧化鈦和/或氧化鋅。盡管這類礦物無法用于生產高spf的防曬霜(spf50,甚至更高),最重要的是因為其抗炎效果,高spf的這類產品無法對使用者產生良好的保護作用。